木京村的老餐廳
作者:楊釗
居住縣城十余載,許多地方已改變,當年隨處可見的水塘和山包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又一條的路,一棟又一棟的樓。偶然站在高處,遠眺這遠遠近近高低錯落的樓宇,回想2005年初這里的樣貌,讓人感慨變化之大。十多年,似乎又是一夜間,小山不見了,池塘填平了,高樓拔地起,水塘變樓房。
閑暇時,散步時,竟然想起這些年一同變化的老餐廳。
十多年前的東源縣城,人不多,吃飯的地方很少,掰著手指頭都數(shù)得過來。
靠近縣政府的兩家餐廳,招牌不大,環(huán)境一般,但遠近聞名。
兩卡店,一左一右緊挨著,一家是木京飯店,一家是文化餐廳,據(jù)說老板互相是親戚。說是飯店,其實并不大,說是餐廳,其實并不高檔。但兩家的早餐有特點,河源本地米粉,還有枸杞葉豬雜湯、大骨頭湯、肉丸湯……價格不貴,一碗幾塊錢,最為獨特的是辣椒圈任吃、米粉管飽。對比別家缺鹽少油水煮的辣椒圈,他們的辣椒圈油多料多,最吸引人的是還不限量任吃管夠。對于好辣者和食量大者,這簡直就是早餐界的天花板,美得不能再美啦!有些顧客,一口米粉兩口辣椒,一頓早餐光辣椒圈都能整好幾碗,好像他的早餐重點不是米粉而是辣椒。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可能覺得我夸張,下次有機會你大可實際考察感受一番。正因為這樣豪氣,兩家店生意一直都不錯,往往一座難求。時常有河源市區(qū)上來特意尋覓的食客,甚至還有外市來的食客。至于店里的快餐,魚香茄子、辣椒炒肉、苦瓜煎蛋也是早期縣城外來務工人員的人生記憶。
后來縣城擴張,征地拆遷,兩家店各搬一處。木京飯店在縣城農(nóng)林街,文化餐廳搬到了東源中學旁。那時的縣城,人已經(jīng)多了起來,早餐店也多了起來。但這絲毫不影響兩家店的生意,依然火爆,依然一座難求。平日里,人一波一波來,到了節(jié)假日,更是顧客不斷,以至于店門口常常成為停車場和廣東車牌展覽地。
已記不清多少次和同事在這兩家店一起吃早餐,偶遇或相約,這家或那家,一碗辣椒,一碗米粉,三五人,圍一起,邊吃邊聊,就這樣開啟一天的繁忙。
靠近木京村的另外兩家飯店也讓人印象深刻,時常讓人回味。一家是東興,一家是煲仔。東興的三杯鴨,煲仔的宵夜粥,是那些年縣城打工人的小小記憶。
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縣城早已是大變樣,人口大聚集。木京飯店幾經(jīng)搬遷,老板早已退休,東興餐館成了木京村居委會,煲仔所在之處早已拔地起了高樓,文化餐廳搬了又搬,擴了又擴,在市區(qū)竟然開了分店。
人,無論在哪里,時間久了,都會有記憶,也就是扎了根。
只是城市變化快,熟悉的人和事、街和景,來不及記牢,有可能轉(zhuǎn)眼就變滄海桑田,也可能太繁忙,來不及熟識,就已然更新。你看那車站,就像張開嘴的大鯊魚,不停地吞吐,每日都是新人,源源不斷。小縣城,變化可能相對慢,時間久了,成為日常所見,成為老街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連同自己的過去,深植于心,相互扎根,呼吸生長。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地方,那不是別處,是我們熟悉的日常積淀,成為自己人生的故土家園。
曾經(jīng)那些走過的日日夜夜,那些見過的人和物,那些讓我們?yōu)橹畡尤莸木昂颓,都讓我們(yōu)橹懹洠瑸橹畡有,為之深藏?/p>
今夜,木京村的這些老餐廳,讓我想起這縣城的許多過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