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間的溫馨
作者:龔金球
傍晚,夕陽西下,晚霞如錦,天邊絢麗多彩,山間田疇披上金裝。村子的房頂上炊煙四起,輕輕渺渺在天空中緩緩舒展。炊煙從民房的灶間冒出,那是家的信號,好像呼喚山坡上的牧童晚歸,叫喊田間的勞動者回家。這一幅幅靚麗的畫面,仿佛一抹抹濃濃的鄉(xiāng)愁,讓我回味那灶間的溫馨。
我年幼時家鄉(xiāng)新房不多,大都是幾戶人擠在一座老舊的瓦房里。我家也一樣,與堂叔堂伯四家人共住在一棟祖上留下的老房子里。上下廳共用,只有重大的活動以及紅白喜事才在廳里舉行,平時廳里都是臨時擺放一些農(nóng)具。每家房間都不多,都沒有客廳,也沒有電視,回家后一家人就聚在灶間。
我家灶間是橫屋上正灶,比較寬暢,近乒乓臺大小的土灶挨著里墻設在中間,上有兩口大鍋,里面的那口大鍋平時用于煮豬食,節(jié)日或辦喜事時蒸甜粄;外面那口大鍋用途較多,燒水、蒸飯、煮菜全在外面那鍋。灶口有一條溝,用來臨時放灰,靠里墻處放一個生鐵煲。沿著灶邊砌一矮墻,與墻構成“囗”形,“囗”里面堆放柴草,矮墻上放一木板與燒火櫈形成“丁”形的“櫈”。土灶沒有煙窗,墻壁黑黑的,土灶上方有個木棚,當?shù)厝私?ldquo;火棟棚”,上面放著蔥蒜等農(nóng)產(chǎn)品,有時也會放些客家娘酒。聽說“火棟棚”上面放的客家娘酒不會變質(zhì),味道清醇。墻上有一個“餐櫥”,里面放著餐具和菜。櫥下放一小方桌,上面放著熱水瓶、涼水壺,還有一個幾乎天天都裝有熟蕃薯的蕃薯籃。
傍晚灶間就開始燒水,水燒熱后,奶奶就叫小孩沖涼,沖完一個喊另一個。天黑后,大人勞動回來,稍作休息后沖涼,然后開始蒸飯炒菜。
燒火是奶奶的“專利”,特別是冬天,灶口前那個位置無人可撼動。燒火可不簡單,要密切配合掌勺者,根據(jù)不同的菜控制不同的火量。柴火可不像煤氣爐那樣隨意調(diào)節(jié)火量,而是根據(jù)柴的燃燒、火炭的存量及灰來把握,配合不好,菜就做不好,甚至會把菜燒焦。
爸媽看到孩子聚在灶間打鬧嬉戲,辛勞一天的疲勞好像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繼續(xù)在灶間忙碌起來。家里一般都是爸爸做飯,媽媽收拾著剛從花園摘回來的蔬菜。
爸爸做飯?zhí)貏e用心,也特別好吃,有時會別出心裁做出不一樣的飯菜。麥豆糯飯就是我兒時最喜歡的美食。糯飯膩口,吃了幾口便覺得吃不下了。麥豆糯飯就不一樣了,會讓人有吃飽了都還想吃的感覺。因此,隔段時間爸爸就會做麥豆糯飯調(diào)節(jié)我們的腸胃。做糯飯時,爸爸先切一些臘豬肉在鍋里煎出油,然后放入蔥和鹽爆香,再將泡好的糯米和麥豆放進鍋里,不斷攪拌,讓油鹽蔥與糯米、麥豆混合均勻,然后放入適量水,蓋上鍋蓋。這時奶奶就不斷往灶口添柴,我們也會主動拿柴草遞給奶奶。片刻,土灶火堂里便大火熊熊,不時往灶口躥出火苗,鍋蓋的邊緣不斷冒出濃濃的蒸汽。過了一會兒,奶奶開始減小火量,就將燃燒的柴掏出,用灰掩蓋把火熄滅,火堂里只剩下紅紅的炭火。鍋蓋邊的蒸汽漸漸小了,冒出的香氣卻漸漸濃了。此時,我們兄弟姐妹哪還有心思玩,站成一排圍在土灶邊。最小的妹妹踮起腳都還看不見鍋,哭啼著搬來一張小木櫈,然后站上去看。爸爸掀開鍋蓋,往鍋里灑了一把蔥花和一些胡椒粉,然后用鍋鏟將熱騰騰的糯米飯不斷翻轉(zhuǎn)按壓,鍋中的飯綠白相襯,很好看。然后用鍋鏟鏟到碗里,每人一碗在灶間坐的坐站的站吃起來,軟松相宜,肥而不膩,那味道美得真是無法形容。
父母在灶間做的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股滋潤心田的甘泉。蒸雞飯也是爸爸拿手的美食之一。天未黑爸爸就要提前宰雞。看到爸爸宰雞,我們兄弟姐妹沖涼也特別自覺,奶奶未喊便主動尋好衣服等候了,生怕自己沖涼不及時拖延了蒸雞飯的時間。全家人都沖完涼后,爸爸先斬一塊雞肉剝?nèi)ス嵌缢檎{(diào)好味,另放一邊。奶奶牙齒掉了,有骨的雞肉吃不了。然后爸爸將其他雞肉斬成小塊,再將蔥頭、沙姜切碎放入雞肉中,加入鼓油、花生油用手抓勻。將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砵頭放入鍋中的蒸架上,把淘洗好的大米放入砵頭里,加適量的水,加上鍋蓋。奶奶添柴增火,大火蒸至砵頭里的水沒了,爸爸把腌好的雞肉鋪到砵頭里飯的上面,蓋上鍋蓋繼續(xù)蒸,并用濕毛巾將鍋蓋邊圍住,一會兒奶奶將柴火減小。片刻爸爸打開鍋蓋,濃濃的香味撲鼻。爸爸一砵砵從鍋中取出,一家人圍著土灶和小方桌吃起來,雞肉的味已滲入飯中,雞肉中則多了飯香。
晚飯后沒多久,奶奶就進房間休息了。我們兄弟姐妹有的去寫作業(yè),有的睡覺去了。爸媽仍在灶間,媽媽一邊洗碗,一邊與爸爸商量家事或談論明天的農(nóng)活。
兒時,我家的生活水平雖然不高,但幸福感卻很強。那種幸福不是飫甘饜肥,也不是錦衣玉帶,而是在灶間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溫馨,是用母愛父愛構筑、同胞感情維系的永恒的溫馨。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