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必修課
綜合實踐活動“變身”必修課,我市部分中小學校已彈性開設
用綜合實踐開啟孩子全面發(fā)展之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日前,教育部發(fā)布了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作出明確要求,并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據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集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為一 體的新課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我市不少中小學校也已經彈性開設了這 門課程,但仍面臨一些問題。那么,《綱要》涵蓋的具體內容有哪些?我市學校 如何規(guī)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會給予學生哪些方面的指導? 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綜合實踐成為必修
綜合素質培養(yǎng)成關鍵
在市一中,每周四下午的綜合 實踐活動課是學生最為歡樂的時 光。“國學與經典朗誦課”,組織學生 朗誦經典文學,獲得人格及精神上 的涵養(yǎng)及升華;“手工課”,讓學生接 觸剪紙、泥塑、編織、扎染,提高學生 的制作能力,了解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 文化;“智慧百草園”,趣味生物實 驗、標本制作,培養(yǎng)學生關注自然、 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其科學探索 能力……“學校共設有28 個不同類 型活動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 興趣參加,主要是進一步促進學生 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該校副校長 張巧珍告訴記者,此前學校一直都 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但是形式較 為零散、隨意性大,而今年4 月份, 學校把每周四下午設為“綜合實踐 課”,讓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了一 門常規(guī)課程,不僅有明確的課程目 標、課程評價體系,而且管理模式更 為規(guī)范、嚴謹。
河源中學學子參加綜合實踐活動。
記者了解到,綜合實踐活動課 程雖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 案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 列設置,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 面實施,但實際上與語文、數學等 學科課程都大不相同。它是一門 目標明確的跨學科實踐課程和動 態(tài)開放性課程,強調設計與實施要 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運用 各門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對活動內容進行選擇和組織, 對活動方式進行認真設計,對活動 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評價等,這也 讓這門課程明顯有別于一般的課 外活動。
河源中學是我市最早并持續(xù)開 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校之一。 該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負責人陳老 師告訴記者,目前共有4 位專職課 程教師,并于2007 年自主編撰了兩 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材,同時設 置了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建 立起了科普教育協會。今年,河源 中學還提出兩個100%計劃,一是要 讓所有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調查,走 進地震局、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功能 性場所;二是要讓所有學生擁有社 團活動經驗,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2個推薦活動主題
覆蓋面全且操作性強
每位學生神情專注,顛炒、蒸 煮、點火烹調,儼然一副大廚派頭, 很快校園里就飄蕩起濃郁的佳肴香 氣……這正是在市三小所開展的 常態(tài)化開心食堂烹飪實踐活動。 “除了烹飪比賽,學校還組織學生 開展家務小能手、小志愿者、科技 大課間等實踐活動,十分受學生的 歡迎。”市三小辦公室主任李茂城 告訴記者,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主 要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角色扮 演、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進 行開展。同時,教師會指導創(chuàng)設學 生發(fā)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 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主 題,幫助學生找到合理的學習方式 和探究方法,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 活動。
河源中學則堅持開放式教育, 以學生興趣愛好與課程教師“ 授 之以漁”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 將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和個人愛 好特長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 會的意識并產生社會效益,實現 學生的個人價值。今年,河源中 學的賴宇翔和何懿兩位同學針對 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坐姿問 題,研發(fā)了一款多功能坐姿糾正 貼,實現了對學生坐姿正確與否 的時時監(jiān)測和提醒糾正,與市場 上的同類產品使用的原理不同, 更加簡單且更具優(yōu)勢,目前正準 備申請發(fā)明專利。
據了解,為加強對綜合實踐活 動過程的具體指導,《綱要》將課 程方案指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從活動方式角度進行了分類,提 煉出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 作、職業(yè)體驗等主要方式。同時 在附件中,分類型、分學段詳細推 薦了152 個活動主題,讓授課老師 更加有章可循。
課程評價主張多元和綜合考察
為學生才能搭建舞臺
那么,這樣一門既跨學科 又具有開放性的課程該如何評 價?《綱要》提出,要突出評價 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充分肯定 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 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 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 驗分享。提倡多采用質性評 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 數或等級。
陳老師認為,應該更多地 從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出發(fā),以 動態(tài)、社會和時代的多元化眼 光來展開評價,如:學生視野是 否得到了開闊,學生實踐能力 是否得到了提升,學生作品是 否具有社會效益或創(chuàng)新意義 等。他還表示,學校也應該為 學生才能的充分發(fā)揮和展示搭 建舞臺,吸引和調動更多學生 真正走出校園,參與到綜合實 踐中。河源中學就借助市科協 和知識產權局的相關政策,鼓 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的各類科 技、創(chuàng)新比賽,讓不少學生的作 品在得到社會認可的同時還申 請了專利,該校在2014 年曾將 學生對市區(qū)停車位所存在的設 置、管理和后期維護等問題的 調查報告遞交給了市長辦公 室,為河源市停車位的進一步 規(guī)范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張巧珍認為,目前學校綜 合實踐課程教材的整體性還不 夠強,如果僅以分數、任務量等 方式進行評價,是不合適的。 目前,市一中主要采取學生自 我評價、團隊間相互評價、課程 指導老師作研究性報告等3 種 評價方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程的評價標準。而李茂城則介 紹,學校應注重整體評價,在評 價過程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 進行統整,使他們融合為一個 有機的整體貫徹到活動進行中 去。他還提到,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的課程目標重點在于培養(yǎng) 學生的態(tài)度和能力,而非知識 和技能。所以,評價時要特別 關注學生參與的態(tài)度、解決問 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關注學習 的過程和方法,關注與同伴間 的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 以及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
充分調用社會力量
為孩子成長添磚加瓦
據了解,我市開展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是從2004 年課程改 革之時開始的,面臨著教材、教 育資源、重視程度等問題。但 隨著近3 年來學校教育理念的 轉變和教育資源投入的增加, 目前我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覆蓋面不斷得到提升。市教育 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我市 積極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 的學校不在少數,為讓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全面“落地”,充分 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教育部門已 將《綱要》轉發(fā)到各縣區(qū)教育行 政部門和中小學,并根據文件 精神,在之前的工作基礎上規(guī) 范實施。
《綱要》對課時安排和師資 配備作出規(guī)定:小學1至2年級, 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課時;小學3 至6 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 于兩課時;高中執(zhí)行課程方案相 關要求,完成規(guī)定學分。原則上 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任教 師。記者走訪發(fā)現,專任教師這 樣的要求在很多學校還很難實 現,但學校都積極思考,充分調 動社會資源。像市一中與河源 職業(yè)技術學院社團簽訂協議, 讓大學生到學校中來為學生上 課,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展示的 平臺,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校綜 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問題。 此外,團市委、市交警、市消防 局、市心理協會等部門組織也到 學校里開展公益性活動,取得了 非常明顯的成效。
而對于《綱要》的看法,李 茂城說:“《綱要》的出臺非常及 時,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有積極的推動和指導作用,并 填補了目前教育實踐育人的短 板。”張巧珍坦言,《綱要》打破 了學生只能在課堂上獲取知識 的空間局限性,還充分體現了 知識與能力的深度融合。陳老 師也表示,《綱要》的出臺對綜 合實踐課程的發(fā)展更具指導意 義,對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 力提出了詳盡的建議,讓授課 老師在更加有章可循的基礎 上,也會進一步避免學生群體 中“書呆子”現象的出現。
本報記者 鄧宇珊 彭茂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