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果飄香
快到農(nóng)歷年尾了,又念起那香噴噴的油 果。油果是客家人過年必備糕點,少了油果, 年怎么過都缺點年味。
做油果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記得在老 家,年二十左右,約上幾家人一起輪流做油果 可有意思了,去幫忙的一般是女人。做油果, 首先得準備好糯米,泡一個晚上,天亮時,把 米從桶里撈起來瀝干水。吃過早飯后當家男 人就挑到碾米坊碾成細嫩的粉,回到家后把 糯米粉放到一個早已洗干凈晾干的大簸箕 里,大簸箕中間仿若堆了一座雪山,滿滿的、 高高的,立在客廳里,甚是宏偉。再按一比五 的比例在糯米粉里放些白砂糖,然后用手不 停地和,把糖和粉攪拌均勻了,再在糯米粉堆 里放入冷水,嬸嬸、嫂子們就開始和粉團,慢 工出細活,不久,輕輕柔柔的粉變成了大粉 團,不稀不結(jié),安安靜靜地躺在大簸箕中。
嬸嬸說,和好的粉團不能馬上捏成油果 坯子,等糖融化到粉團里后方可進行。半個 小時過后,終于到了做油果坯子的時間,怕粉 團硬,大家會一起幫忙做。年紀大點的嬸嬸 捏出來的油果坯子,很圓,不掉粉渣,每個油 果坯子的樣子都很相似;年輕點的嫂子就會 貪快,捏出的油果坯子能看到手指印,凹凸有 致,放到米篩里與嬸嬸的對比,很有“玩”泥巴 的意思;而真正玩的小孩子,在粉團里也忙得 不亦樂乎,他們捏出奇形怪狀,像小兔、小狗, 又像蘋果、香蕉……盡給大人添亂,大人們說 幾句不聽,也就隨孩子們盡情“玩”了。
油果坯子下鍋前形狀區(qū)別很大,炸熟了, 卻也分不出哪些是誰捏的了。但那些油果的 怪樣子,還是被孩子們認出來了,一個勁說這 是我捏的那是他捏的……炸熟了的油果金燦 燦香噴噴,撩撥著孩子們的眼睛和鼻子,可是 大人們卻不給碰也不給吃,說剛炸好馬上吃 會上火,得晾一晚才好。第二天孩子們想早 起嘗個鮮香,卻不見油果蹤影,只聞到空氣中 夾雜著花生油炸過的油果香味經(jīng)久不散。待 到小年過后,飯桌上會多出一盤蒸過的油果 和一壺溫過的客家娘酒,吃一口油果,喝一口 娘酒,絕配。似乎期盼了許久的美食,終于可 以肆意飽足一番了。
如今住到城里了,沒有大鍋大灶,油果吃 起來不再是當年的味了,但在過年前還是會 在小廚房里做點油果,添點年味。
作者|朱彩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