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油果是怎樣“煉”成的
客家菜以咸香油膩聞名,如果說鹽焗雞、臘肉是“咸”的代表,那么油果無疑就是 “油”的一份子。逢年過節(jié),客家人總要炸一些油果饋贈親友。油果圓圓的,狀如乒乓球,象征團圓;色澤金黃,油光閃亮,寓意吉祥。
怎樣才能炸出色澤鮮亮、口感柔韌、風(fēng)味獨特的油果呢?
首先要把好選料關(guān)。若偏好軟糯柔韌的口感,可全部使用糯米做主料,最好使用冬糯米。
選好了米,就要進行泡米了。泡米最好使用瓦缸,實在找不到,干凈的水桶也行。把米倒進去,再加上水,水面超過米面一兩寸為宜。把缸放置在陰涼處,不必加蓋,任其自然浸泡,讓糯米充分吸收水分。一般夏天泡五至七天,冬天可泡十天左右,泡到水面上冒泡泡為止。在泡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去撈或攪拌,不然米就會壞掉了。
為了碾出更細的粉,主婦們往往不惜走更遠的路去更好的碾米店碾。把碾好的粉倒在大竹匾里(客家人揉面不用案板,喜用大竹匾),鋪灑均勻,倒入煮沸的糖水,用力揉勻。揉好之后,要放置一兩小時醒一下。冬季可以隔夜揉,第二天一早開炸。
炸油果的油,一般使用花生油。也有用茶油的,據(jù)說風(fēng)味更佳,吃了不易上火,更耐保存。把油燒開,待其放涼,再正式開始炸,不然炸的過程中油易冒泡,影響風(fēng)味。
面團剛下鍋時,宜用中火或武火,以防粘連。面團浮起后,改用小火慢炸,這樣可使油果著色均勻,色澤鮮亮。
炸好后,把油果撈出瀝干,再平鋪在匾里,讓它自然冷卻,切不可一撈起來就疊放在一起,那樣油果會迅速癟下去,影響美觀。應(yīng)在其自然冷卻后,再用瓦缸或鋁鍋裝好,這樣,香氣撲鼻的客家油果就炸好了。
羅翠萍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