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裹灰水粽,你約了嗎
立秋過后,暑氣未見退,倒時晴時雨,也覺有些涼氣。七夕,筆者到和平合水興徑村采訪83 歲老黨員曾欠娣,老人家當天做了兩件“大事”,一到山間裝七夕水留給兒孫,二燒豆莢制灰水準備七月半裹灰水粽。老人講,七月十四中元節(jié), “貴過清明節(jié)”,老輩人傳下來的,裹灰水粽是必備的。
當天,興徑村家家戶戶用大鍋點火燒豆莢、稻草、木棘等,準備制灰水。黃女士特意燒了兩鍋,城里親戚多,怕一鍋不夠用。隨著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響,炊煙裊裊而起,一股稻草、木棘、竹子混合的味道彌漫在村莊每個角落。
一
灰水粽在和平備受青睞,曾被評為和平十大特色小吃之一。然其制作卻不易,尤其制灰水,尤為麻煩。要到山林里砍一些鴨腳木,或用收割的新稻草,或新收獲的黃豆莢燒成灰,晾涼后放進墊好稻草的籮筐,用開水沖泡草木灰,經(jīng)過反復(fù)過濾,澄清,最后成黑黑黃黃的灰水,有點像中藥,不好看但好聞,有淡淡的草香。用這樣的灰水浸泡出的糯米色澤微黃,有一股灰水特有的香味。
說起煮灰水粽,和平至今還有一種比較老式的方法——“ 暗粽”,就是用缸裝好粽子,還要把缸全身用和好的黃泥封好,缸口要放一片焦葉再蓋蓋子!在門外空地上放好,生一堆火烤,一般要烤到第二天才能熟。有時為了圖方便,鄰居幾家合烤一堆火,據(jù)說下雨時還不能斷,要搭個草棚擋雨!
待粽熟之時,糯香、稻草香、粽葉香等互相融合,香味撲鼻,彌漫村莊每個角落。這種煮粽方法在2005 年還曾被鳳凰衛(wèi)視介紹向全球華人推介。
二
農(nóng)諺云:“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立秋栽盡,處暑不栽。”農(nóng)歷七月十四,和平夏收秋種基本結(jié)束,辛苦勞作半年,農(nóng)民趁農(nóng)閑自然要慶祝一番,故中元節(jié)也有慶豐收之意。一些地方常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而和平為什么會是在中元節(jié)這天來裹灰水粽,至今難有令人信服的解釋。
《歲時廣記》有云:“燒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曹植也有詩云:“煮豆燃豆萁……”,客家先民把本應(yīng)該丟掉的豆苗灰漏水和糯米加工制作成具有特色的灰水粽,足見其智慧。其實,制出來的灰水主要成分為天然植物堿,有防止積食、促進消化吸收以及補充微量元素等功效。
三
興徑產(chǎn)的灰水粽,飽滿相粘,金燦鮮亮。一口咬下,微帶堿咸,口角沁香,齒間糯滑。慢慢細品,質(zhì)地細膩,柔韌相兼,柔而不爛,韌而耐嚼,特別是那一股子清香,讓人久久回味不能忘懷。如今,身處鬧市,“粽”有百態(tài),配料也多,豬肉、雞肉等樣樣皆有,花生、黃豆、板栗也不缺,更有蓮蓉、糖之類,然食之卻粽味全無,那昔日的灰水粽味讓人迷戀。
有網(wǎng)友深情寫道:母親把采集的鴨腳木、芝麻莖、茶籽殼、掃把枝,統(tǒng)統(tǒng)燒成灰在鍋頭里,然后沖上清水再燒滾,過濾清除殘渣,等到冷卻,裝到瓶子里,等到包粽子的時候,拿出來用。有時,天氣悶熱,母親也會把灰水倒進煮熟的粥里,讓粥不變味,還可以解暑。包粽子,母親更喜歡用灰水和糯米攪和在一起,一個星期過后也不會變味,更不會生毛。有些東西,一旦錯過了,就永遠不再來。有些東西錯過了,還可以彌補,譬如故鄉(xiāng)的灰水粽,只要想吃還可以包的,但是味道卻不一樣,家的味道,母愛的味道,一旦錯過了,就無法去彌補了。
四
確實,姑且不論灰水粽,但就中元節(jié)來說,隨著時代變遷,風(fēng)俗習(xí)慣及過節(jié)方式也漸漸有所改變。當?shù)夭簧俅迕裾J為,過中元節(jié)原意是祭祀祖先,除了寄托對祖先的思念,更重要的是珍惜與身邊親人共處的時光,開心地吃一餐團圓飯。
懷念祖先,重在心意,最重要的還是對在身邊的親人好,讓他們過得幸福。一些市民也說,能在節(jié)日回家看看老人,吃一餐團圓飯,就是最好的過節(jié)方式。一家人回來吃團圓飯,和家人能聚在一起最重要。
七月半將來臨,裹灰水棕,約了嗎?別讓家鄉(xiāng)老母倚門而待,別讓家鄉(xiāng)老父暗自抹淚,;丶铱纯窗!
■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