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太平古街因糾紛改名 今年國慶將華麗升級
國慶長假首日,河源人必須去位于老城中心商貿(mào)圈的太平古街看看,兩年多時間的修繕,將賦予這條河源最有名老街新的生命。
曾是粵東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太平街是怎樣得名的?有說法謂之,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導致改名為太平街的。河源當代出版物《河源客家簡史》中這樣描述:東巷李屋的李少池先生介紹,太平街在民國前稱中道陸街。清末民初,上郭李氏與仙塘潘氏起了糾紛。潘氏人火燒陸街,李氏人又打了潘氏人,以后建好一條街,就叫做太平街。
太平街因不太平而得名,百年前的一場架,干出了河源最有名的老街。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雖難以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古街在隨后的歲月里,確實見證了此地多年的繁榮昌盛。
太平街真正的“太平盛世”始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據(jù)文獻記載,當年廣州、香港、惠州、東莞等地因戰(zhàn)亂相繼淪陷,大批珠三角一帶的難民涌入水陸交通便利,又是東江、新豐江流域商品集散地的河源。1938 年,還是縣城的河源商貿(mào)活動開始頻繁,來自廣東各地的商人逐漸由行商變?yōu)槎ň印⒓娂娐淠_在太平古街,加上許多慕名而來的商賈,頓時讓這條街無比繁榮。
據(jù)說,太平古街原來全長700 多米,鼎盛時期有300 多家商鋪進駐其中,經(jīng)營范圍甚廣,涵蓋了藥材、布匹、陶瓷、飲食、日用百貨等各行各業(yè)。正是由于太平古街的帶動,其周邊地區(qū)也跟著繁榮起來,形成了河源最早的商業(yè)區(qū)。而在街道商鋪自發(fā)組建的工會推動下,太平古街甚至成為了當時粵東地區(qū)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太平古街沿街建筑以木騎樓風格為主,局部滲入了西方建筑風格,樓房大多高二至三層,首層用于經(jīng)商,二三層用于存貨和居住。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街道的古色古風,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代,能夠在城市中留存下來這樣的街道,已非常罕見。
廣州、南海的百貨,東莞的水產(chǎn),興寧的布匹,潮汕的藥材,大埔的陶瓷,這些極具地域特色的產(chǎn)品曾經(jīng)均在太平古街中有售。當時,街中商鋪規(guī)模最大的茶樓自然樓,設有茶位20 圍,請有伙計40 多個;最大的旅館中山旅館建有4 層高樓,開業(yè)時,一副對聯(lián)從旅館屋頂掛至地面,上聯(lián)“地點適合水陸交通四屋高樓”,下聯(lián)“適應防空主君光顧唯命是從”,堪稱霸氣外露。
兩年多時間修繕“修舊如舊”
時光一晃而過。百年過去,太平古街始終在原地見證著從繁榮到繁榮不再的滄海桑田。如今,街道已從700 多米縮減至300 米,商鋪數(shù)量也大不如前,一些商人在這里經(jīng)營著服飾、文具、五金、鐘表、元寶蠟燭等小本買賣。不過,人始終有著一份情懷,一些老人至今仍習慣到這里購置些舊式貨品。
2014 年,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經(jīng)顯得老舊、甚至有些破敗的太平古街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繕,按照“修舊如舊” 的原則,對街區(qū)道路、市政管線、建筑立面等開展改造修繕,目標則是要將其從一條純商業(yè)街變?yōu)榧幕、商業(yè)、旅游、休閑為一體的 “文化商業(yè)步行街”。
機器的轟鳴替代了街道往日叫賣的熱鬧。雖然太平古街早已不復當年之繁華,但真正當這條街封閉修繕后,人們還是懷念著過去途經(jīng)此路、或在此置辦貨品時的情景。今年4 月底,尚未完成修繕工程的太平古街暫時停下施工,開展了一場“尋味”文化節(jié),匯集河源最傳統(tǒng)的非遺文化和客家美食,讓人們提前感受街道修繕后的文化韻味。據(jù)了解,3 天的活動期間,太平古街成為整個河源游客最多的地方,仿佛當年的繁華盛世重現(xiàn)。
10 月1 日,太平古街的修繕工程就將徹底結束,實現(xiàn)華麗升級。如果你是一位有情懷的河源人,應該去看看。
本報記者 黃冉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