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不盡的傳說 風光無限的三峽壯景
陰王二姓定酆都 石寶寨上話石寶
在山城重慶和三峽之間,有一臨江古城名為豐都。豐都過去稱酆都,是一處籠罩著神秘色彩的旅游勝地。
| |
豐都鬼城 圖片來源:方向感的旅游攝 (搜狐博客) |
豐都江邊有一座平都山。其山不高,亦不奇不險,只因濱江靠城;因地利而著稱。相傳,東漢和帝劉肇的皇后,有一位曾祖父叫陰長生,因厭官場之詐,躲到平都山上修道煉丹;不久,朝中又有一個叫王方平的人,也棄官來此山學道。這二人不知所終,傳說是得道升天了。后人便把“陰”、“王”二姓結合起來,附會成了“陰王”——陰間之王。久而久之,陰王所居之地,便成了令人談之色變的“鬼城”。古典小說《說岳全傳》描寫了奸相秦檜在酆都地獄受罪的情景;《西游記》也敘述了唐皇李世民魂歸酆都的故事;《聊齋志異》、《鐘馗傳》等都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酆都地獄。
| |
圖片來源:方向感的旅游攝 (搜狐博客) |
因此,酆都備受世人關注。鼎盛時期,全城有廟七十余座,歸“陰王”直轄的就有城隍廟、陰陽界、接引殿、地藏殿、血河池、無常殿、鬼摩頭土地、十王殿等十余處。
如今,“鬼都”的歷史遺跡猶存,不過它不再是崇奉封建迷信的場所,而是成為游人了解民俗、欣賞民間藝術和觀賞山河風光的人間佳境了。距忠縣不遠的江北岸,有怪石平地突兀而起,四壁陡峭,令人咋舌。這就是峽中有名的石寶寨。怪石高有十丈許,長方型,好似一顆巨大的官印,所以又稱印石。石上筑有廟宇。由于四面絕壁,無法攀登,古人便在靠江的一面修建了一座有十二層木結構的亭樓,使人得以緣亭而上。抵達石寶寨項。
這處不顯眼的小石寨,也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在很早以前,石寶寨的廟內有一個會漏米的小石孔,和尚們叫它石寶。石寶雖小,每天有白米從孔中流下來,足夠廟內和尚一日三餐之食。若有客至,也總夠吃,但卻沒有積存。廟內的和尚起了貪心,嫌石孔太小,就想將其鑿大,孔大漏米多,就可有積蓄,積蓄多了可以賣錢,久而久之,就能發(fā)大財。所以和尚們動手鑿孔。不料卻弄巧成拙,石孔大了,卻一粒米也不流了。財沒發(fā)成,反尋饑饉——此即是“貪心不足蛇吞象”的懲罰吧!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是李白吟三峽的名句。千百年來,人們吟名詩贊名城。
| |
霧鎖白帝城 圖片來源:博客之約 (搜狐圈子) |
白帝城,緊靠瞿塘峽口,坐落在江北岸。在西漢以前,該城名叫魚腹縣。傳說,王莽篡漢稱帝時,有一個叫公孫述的人乘亂自立為蜀王。他起初建都于成都,后遷至魚腹縣。在魚腹的宮殿前有一口井,井中常有白色的煙霧冉冉升向天空。公孫述的臣下們?yōu)榱伺闹髯拥鸟R屁,奏說是白龍從井中騰云駕霧而出,是帝王之氣。于是,公孫述便自稱為白帝。他也將魚腹縣改為白帝城。
| |
圖片來源:博客之約 (搜狐圈子) |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白帝城劉備托孤的故事。至今江邊還有亂石數(shù)堆,人稱“臭鹽磧”,傳說便是諸葛亮擺設的“水八陣”。此外還有“早八陣”,也為亂石堆砌,用以阻擋東吳水軍都督陸遜的追擊。唐代大詩人杜甫為此寫下了“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千古名句。
錯開峽與神女峰 兵書寶劍鑄奇峽
在奎峽南岸有幾座山錯落對立。山的兩頭是尖的,色澤黑沉沉,名曰對錯山。
| |
想拍到這么清晰的神女峰 實屬不易 圖片來源:霧色山脈 (搜狐博客) |
傳說,古時有十二條兇惡的蛟龍,在巫山上空張牙舞爪,興風作浪,常常刮起颶風,攪得天昏地暗,釀成了無數(shù)的房倒屋塌,人畜死亡的慘劇。有一天,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駕著彩云途經(jīng)巫山上空,見兇龍作怪,便用手一指,白光立現(xiàn)。巨雷炸響,將十二條蛟龍劈死在峽中。這十二條兇龍的尸體化做群山,堵住了萬里長江。
江水泛濫,民間疾苦,又來了治水英雄夏禹。禹開道疏水,開了風箱峽后,又開此峽,但因工作失誤,峽開錯了,對不上口,結果水不但瀉不下去,反而越漲越高。這便形成了今日的錯開峽。
與錯開峽相對的還有巫山十二峰。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她立于群峰之巔,鬢發(fā)上插著金簪銀花,身著優(yōu)雅大方的古裝,恰似脈脈含情的少女注視著遠方。傳說,這神女便是瑤姬。她劈死十二條蛟龍后,便在巫山定居下來。她幫助大禹開鑿三峽,疏通九水;她還為樵夫驅虎豹,為農(nóng)家保豐收,為病人祛災殃,為舟楫謀安全。老百姓感激她,供養(yǎng)她,并為她修祠立廟。她也答謝百姓,化作神女峰,永久地矗立在幽深的巫峽中。
“青灘、泄灘不算灘,空嶺才算鬼門關!薄@民謠是形容西陵峽的艱險。在西陵峽中有一處叫“兵書寶劍峽”。說起兵書寶劍峽,傳說不一。但有兩種傳說最普遍。在北岸陡峭的巖壁上,有一本象書的石塊長在一個小石縫里。傳說諸葛亮將平生用兵之法寫成一部書,臨終前環(huán)顧周圍的人都乏將才,不足以授此書。便將此書藏到難以攀登的巖壁內,待
后世有才能的人去取這部書。在書的下面,挨著水面的地方,有一塊突出的大石頭,很象倒立的劍鞘,說是諸葛亮為后人尋書留的標志。故云“兵書寶劍峽”。此其一。其二,秦朝末年,狼煙四起,經(jīng)過殺伐后,只剩下強大的楚、漢兩個軍事集團抗爭。劉邦麾下的謀士張良,熟讀兵書,足智多謀,幫助劉邦把項羽困于垓下,迫得他烏江自刎。劉邦霸業(yè)已成,建立漢朝。張良見劉邦是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便棄官不做,云游四方。他將自己的兵書、寶劍藏于此處。故亦曰“兵書寶劍峽”。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諸葛亮和張良都是大軍事家,都是大智大勇者的象征,又何必去究孰真孰偽呢?!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