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轉換理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作文教學利用“三級轉換理論”可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在此理論的指引下,教師可充分利用心理與思維研究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教學設計,安排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作文訓練,最終收到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三級轉換 理論 實驗應用
所謂“三級轉換理論”,是指作文是由思維到表達的過程,從思維到外部書面言語表達要經(jīng)過三級轉換過程[1]。第一級轉換是從思維到內部言語的轉換,第二級轉換是從內部言語到外部書面言語表達的轉換,而內部言語到外部書面言語表達的轉換則要經(jīng)過二級轉換過程并進入到三級轉換過程。三級轉換理論揭示了觀察、閱讀到書面言語表達的過程和途徑。在轉換過程中會發(fā)生信息的變形、干擾和遺漏[2]。那么,在轉換過程中,到底發(fā)生了哪些信息變形、干擾和遺漏?在作文教學中又如何注意呢?
一、“三級轉換”的作文實驗
信息加工論認為,作文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信息的獲取、編碼、加工、整合、表達的過程[3]。信息加工的思維過程可描述為一系列認知狀態(tài)或想法狀態(tài),通過加工活動可以對這些狀態(tài)作出區(qū)別。一種加工活動決定了一種狀態(tài)轉換成另一狀態(tài);每一個狀態(tài)都可以用數(shù)量有限的工作記憶結構激活來描述,代表最初輸入到加工活動中的想法就產(chǎn)生下一個狀態(tài);通過基本的加工操作,可將一種認識狀態(tài)轉換成另一種認識狀態(tài),而且基本加工能力的限度對于不同的健康成人個體來說,都是固定不變的。簡而言之,信息本身的數(shù)量、內容是可以進行轉換的,也就是可以增加和減少;信息的含義也是可以進行轉換的,使轉換后的含義不同于信息本身的含義;信息的狀態(tài)也可以轉換,即可以由想法狀態(tài)轉換成認知狀態(tài)。下面就通過實驗來獲得信息加工、轉換的規(guī)律。
①作文教學中提供一份關于“霍金”的材料給學生閱讀,不作任何提示,然后叫學生分別復述材料的內容。
結果每個學生的復述側重點都不同,也就是信息的加工、遺漏是各不相同的。具體如下表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越是范疇大的、模糊的、概括性的信息越容易被復述出來。而越是具體的、細分的、精確的信息,越是容易被篩棄和遺漏。
②給同樣的閱讀材料,卻給學生以明確的作文目標的提示。
結果顯示,那些被認為與作文目標有關的內容被很好地復述出來,而那些跟作文目標無關或關系較遠的信息則大多被篩棄和遺漏了。
③把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提供兩份不同的材料組合。一組是“霍金”與“楊振寧”;第二組是“霍金”與“張海迪”。
結果顯示,看完了第一組材料的同學,復述出來的信息大都跟“物理”、“科學家”、“杰出”、“巨大成就”有關;而看完了第二組材料的同學,復述出來的信息則明顯跟“殘疾”、 “學習”、“挫折”“成功”有關。由此可以看出,轉換結束后最不易被篩棄和遺漏的是兩份材料之間的相似部分或疊加部分,而其它信息卻在加工過程中被篩棄和遺漏了。
④先復述,再用書面言語進行表達的效果比較。
對上述過程進行先復述(口述),然后用書面言語表達出來。結果顯示,口述遠比書面言語的表達要詳細、完整。也就是說,書面言語的表達過程會篩棄和遺漏更多的有用信息。
⑤作文訓練中,提示學生嘗試進行“格式化”轉換。
提示學生在閱讀后可按“中心詞”、“中心句”、“人物事件”等相對穩(wěn)定的格式來進行轉換和表達。結果顯示,雖然“格式”外的信息被篩棄和遺漏了,但“格式”之中的信息卻能很好地轉換成書面言語表達。也就是說,對自己所“格式化”的信息能夠進行十分有效的轉換和書面言語的表達。
⑥讓學生先進行多次閱讀或背誦,然后進行轉換和書面表達。
結果顯示,經(jīng)過多次的閱讀或背誦,再經(jīng)過三級轉換的書面表達明顯優(yōu)于上述單次閱讀后的轉換結果。它不但保留了其主要信息,而且能用不同的言語形式進行表達,實現(xiàn)了從一種認識狀態(tài)到另一種認識狀態(tài)的轉換。這已經(jīng)是進行創(chuàng)新作文的轉換過程的一部分。
二、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jù)實驗①可知,無提示性的自由閱讀,在經(jīng)過三級轉換后,只有極少的重要信息被表達出來,同時也顯示跟學生個體的興趣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提倡和鼓勵學生在課內外多看多讀跟作文相關的書籍,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是有積極作用的。
根據(jù)實驗②可知,有了一定的作文目標指引后,其轉換的效果大為增加,這是因為, “可以把思維過程想象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移動,是潛在的認識狀態(tài)構成的‘問題空間’中探索出一條獨特的途徑過程”。正是這個相對封閉的“問題空間”運載著相關的信息進行更有效的轉換,也使相關的信息不易在轉換中被篩棄和遺漏[4]。因此,作文教學中為了使閱讀材料后的轉換效果更為顯著,老師要在閱讀前進行必要的提示,或要求學生先擬定寫作提綱后再去閱讀,又或可以先粗略瀏覽,然后確定寫作提綱,再根據(jù)寫作提綱有針對性地閱讀,以便進行有效的轉換。
根據(jù)實驗③可知,一組具有相似性,或相關性的材料,其相似部分或疊加部分更容易被轉換為書面言語的表達。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作文訓練的目標,安排一組高度相關的材料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后再經(jīng)“三級轉換”的效果就更為明顯,遺漏有用信息的機會就大為減少,從而有利于寫作的進行。
根據(jù)實驗④可知,口述的過程相對詳細、完整,而書面的言語表達則錯漏百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安排學生把轉換后的結果落實到書面言語的表達上,就是要學生切實地動筆寫作。特別是不能以口頭作文來代替書面表達,因為口頭表達只經(jīng)過二級轉換,篩棄和遺漏的信息少;而書面表達則經(jīng)過了三級轉換,篩棄和遺漏的信息多。轉換的結果落實到書面言語的表達上,就可以讓學生及時地進行有效的自省檢查,檢查閱讀前的預期效果與轉換的表達效果之間的差異,及時地查漏補缺,以此來彌補這次轉換所造成的不足。
根據(jù)實驗⑤可知,格式化轉換可以有效地借助“格式”轉換跟作文相關的信息,使之不容易被篩棄和遺漏,因而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格式化 ’轉換,自覺地建立起適合自己進行“三級轉換”的格式,以便能夠更暢順、更有效率地進行轉換和表達。
根據(jù)實驗⑥可知,作文教學中有意識、有針對性、有系統(tǒng)地安排學生多讀或背誦相關經(jīng)典文章是十分有效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督促和鼓勵學生熟讀或背誦與作文訓練相關的作品。又因為反復閱讀和背誦所產(chǎn)生的相似信息的反復刺激會增加思維的強度,并能在其強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發(fā)生交互作用,使信息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認識狀態(tài),最終形成不同于原文的書面言語表達。
參考文獻:
[1] 劉淼.作文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P44
[2](英)大衛(wèi)·科恩著,唐韻譯.思維世界的語言[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3] [4] 劉愛倫.思維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P44-45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